新开传奇私服

传奇私服发布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IT业界 > 独角兽坠落,500亿估值成泡影?

独角兽坠落,500亿估值成泡影?

admin 互联网 IT业界 40热度

  文  BT 财经数据通,作者 Rickzhang

  在深圳这个科技创新的摇篮里,柔宇科技一度是那颗最耀眼的星。然而,当 2024 年 3 月底的雷雨云团逼近这座繁华都市时,塘桥东路旁,柔宇科技的厂房却像一座被遗忘的城堡,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昔日的辉煌已然不再。 

  柔宇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刘自鸿,曾在微博上以诗意的文字描绘着对未来的憧憬:“无论逆境如何,人生永远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叫做希望。”但如今,希望似乎正离这家曾估值超过 500 亿元的独角兽企业远去。 

  柔宇科技,这个在柔性屏行业曾叱咤风云的名字,以其颠覆性的技术和宏伟的愿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基石资本、IDG 资本、中信银行等巨头纷纷抛出橄榄枝,12 轮融资的顺利完成,将柔宇科技推上了资本的巅峰。然而,当资本的狂欢落幕,柔性屏产品却始终未能如预期大规模落地,订单匮乏、员工讨薪的困境接踵而至。

  3 月 29 日,柔宇科技和两家子公司新增的破产审查案,如同一声惊雷,再次将这家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尽管柔宇科技在随后的声明中强调“未曾主动申请破产,也未进入破产程序,目前企业仍在运营中”,但市场的疑虑并未因此消散。毕竟,那些关于欠薪、裁员的传闻,以及高达 30 亿元的被执行总金额,都是不争的事实。 

  柔宇科技曾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让业界看到了柔性电子技术的无限可能。智能移动终端、智能交通、文娱传媒……柔宇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似乎无处不在,但最终却都未能转化为持续盈利的动力。 

  回首柔宇科技的发展历程,我们不禁要问:这家一度风光无限的独角兽企业,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边缘的? 

  “天才少年”的创业路

  在科技创业的璀璨星空中,柔宇科技及其创始人刘自鸿曾是一颗耀眼的星。 

  刘自鸿,这位被冠以“天才少年”美誉的创业者,以其非凡的学术背景和前瞻性的商业眼光,一度引领着柔性显示技术的潮流。然而,如今这颗星却似乎正逐渐黯淡下去,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反思。 

  刘自鸿的学术生涯可谓一帆风顺。从清华大学到斯坦福大学,他始终保持着顶尖学霸的姿态。在斯坦福的校园里,他洞察到了显示技术的未来趋势——柔性屏幕。这一发现不仅为他指明了博士研究方向,更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埋下了伏笔。 

  毕业后,刘自鸿在 IBM 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中美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差距。那时,美国人已经用上了先进的柔性屏幕,而中国却还在液晶电视的普及阶段徘徊。这种落差激发了刘自鸿强烈的使命感,他决心放弃在 IBM 的优厚待遇,回国创业,以期望在显示器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 

  回国后,刘自鸿迅速组建了团队,并在短短两年内研发出了厚度仅有 0.01 毫米的全彩超薄柔性屏。这一成果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柔性集成电路的概念也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刘自鸿更是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愿景——折叠屏手机。 

  然而,愿景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尽管柔宇科技在发布会上大肆宣传其研发的柔性折叠屏,并声称这将是手机行业的未来,但其产品的销量却并不尽如人意。柔宇科技推出的柔性家庭影院、电视显示器、平板电脑等产品,也未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与此同时,柔宇科技在技术研发上的孤注一掷也开始显现出其弊端。 刘自鸿坚持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柔宇的技术实力,但却未能与上下游企业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这种技术上的孤立性使得柔宇科技在市场推广和成本控制上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柔宇科技的财务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 根据招股书显示,从 2017 年至 2020 年,柔宇科技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在 2019 年实现了 2 亿元的营收规模,但这一数字显然无法支撑起柔宇科技的庞大野心。 

  柔宇科技可谓含着金汤匙出身,为何走到如今的地步? 

  难看的财报

  自首轮融资起,柔宇科技共走过了 13 轮的融资历程,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2020 年 12 月 31 日,它信心满满地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 IPO 申请,意图募资 144.34 亿元,估值高达 577 亿元。然而,仅仅两个月后,这份上市申请就悄然撤回,柔宇的上市梦碎,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便是其自身造血能力的严重不足。 

  翻开柔宇科技的招股书,从 2017 年到 2020 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仅有 5.17 亿元,而累计亏损却高达 31.95 亿元。这样的数据对比,犹如一记重锤,砸在了每一个对柔宇寄予厚望的人心上。产量与销量的巨大落差,更是让人对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柔宇的困境并不仅仅体现在财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员工的信任也在逐渐流失。从 2022 年开始,柔宇科技的 OA 系统里,员工人数从 1800 人锐减至 700 人左右。这样的人员流失,无疑是柔宇财务困境的直观反映。而到了 2023 年底,深圳龙岗柔宇科技显示基地外更是聚集了一批讨薪的员工,他们的无奈与愤怒,成为了柔宇科技难以抹去的污点。 

  更令人震惊的是,天眼查数据显示,柔宇科技现存的被执行人信息高达 23 条,被执行总金额超过 30 亿元。这样的债务压力,对于已经深陷亏损泥潭的柔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柔宇科技如今的窘境呢?业内观点认为,柔宇在研发上的不计成本投入或是罪魁祸首。

  据招股书显示,柔宇科技在短短几年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竟高达 308.17%,这样的投入力度在业内堪称罕见。然而,高额的研发投入并未能换来相应的市场回报,成本与营收的长期倒挂让柔宇不堪重负。 

  据柔宇科技此前招股书显示,光是在研发上,柔宇科技 2017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的费用支出分别为 1.6 亿元、4.88 亿元、5.86 亿元和 5.83 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 247.87%、447.88%、258.25%、502.01%,3 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 308.17%。 

  从销量来看,2019 年,柔宇科技全柔显示屏销量 52747 片,2020 年上半年销量为 22136 片。而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京东方,其 2019 年销量已达 1700 万片,2022 年更是超过了 8000 万片。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7—2019 年以及 2020 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累计营收只有 5.17 亿元,累计亏损却达到 31.95 亿元。且在报告期内,柔宇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 

  难以稳定盈利的柔宇科技只能依靠外部不断“输血”。据其招股书披露,在 2017—2020 年上半年四个审计季度内,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亏损约 3.58 亿元、6.1 亿元、8.1 亿元和 3.86 亿元,柔宇科技称,公司主要通过股权和债权等融资渠道补充营运资金。成功上市前,如公司融资渠道发生明显不利变化,或未能及时通过计划的融资渠道获得足够营运资金,可能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现在看来,一语成谶。 

  不重视供应链业务跑偏

  2019 年,当京东方等显示行业巨头开始在 OLED 领域大展拳脚,以供应链为核心构建自己的产业帝国时,柔宇科技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柔宇没有专注于打造强大的屏幕供应链,反而投身于C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一决策,在日后看来,无疑是柔宇走向衰败的重要转折点。

  柔宇基地的投资规模巨大,但产品的销量却远远未能达到预期。据招股书披露,其一期工厂的年产能高达 280 万片,然而,在 2020 年上半年,其全柔性显示屏的销量却仅为可怜的 2.2 万片。这一巨大的反差,不仅让柔宇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更将其推向了亏损的深渊。 

  尽管手握先进的柔性 OLED 技术,柔宇科技对于进入大品牌供应链却显得并不热衷。除了与中兴的有限合作之外,我们很难看到其他厂商与柔宇有深入的合作关系。相反,柔宇更看重自主品牌的建立,推出了自家的折叠屏手机 FlexPai 柔派。然而,市场的反响却远远未能达到其预期。 

  与此同时,柔宇的竞争对手们却纷纷成为了知名品牌供应商,与小米、华为等大厂展开了紧密的合作。 在技术层面,柔宇的生产良率也远远落后于京东方和三星等行业巨头。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柔宇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入了下风。 

  从技术角度看,据国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 年柔宇科技折叠 OLED 手机面板生产良率仅为 10% 左右,低于京东方,更低于三星的 40%。 

  不做柔性屏的柔宇科技在干什么呢?柔宇科技涉足领域广泛。官网显示,其把柔性屏做成会议铭牌、会议小旗,应用到衣服、帽子、酒瓶、汽车等载体上,还销售柔性开发套件。官网公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单价多在 4999 元至 8999 元之间,柔性铭牌每套价格约为 20 万元。 

  柔宇太注重仰望星空,没有脚踏实地。它推出像纸一样的柔性 OLED 屏,却没有深耕,把它真正商品化、市场化。而实验室的东西实现量产、商品化,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 

  从产业链看,做任何一个产品,开始时就要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布局。柔宇的供应商完备程度或有欠缺,做量产商品就必须有大批量设备、材料的供应商。毕竟,实验品与商品供应链不一样。 

  公开信息显示,从 2012 年至 2020 年的 8 年间,柔宇科技完成了从A轮至F轮的 13 轮融资。关键,由于在柔性 OLED 屏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而没有回报,地方资本在面对新上马大尺寸柔性 OLED 项目时变得谨慎。 

  从柔宇此前曾披露过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该公司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 

  事实上,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早在 2021 年,柔宇就曾因资金链紧张而登上热搜,此后一度因欠薪传闻深陷泥潭。 

  2027 年,全球印刷和柔性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 3300 亿美金,柔性显示屏将成为主要的细分市场。但柔宇科技三位创始人缺乏公司运营管理经验,业务跑偏、商业化无法落地,成为制约柔宇科技上市的主要原因。 

  如果刘自鸿当初拿着手中的柔性 OLED 技术,与国内一些有成熟面板产品量产经验的企业合作,可能是另一种命运。 

  眼下,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TCL 华星等中国大陆企业在全球柔性 OLED 面板业中的出货量占比已接近一半,逐步与韩国企业分庭抗礼。而曾经是柔性 OLED 技术积极推广者的柔宇科技,却倒在了通往产业化的路上。 

  某种程度上,柔宇科技的衰败或能给国内众多科技公司的发展带来启示。 

更新时间 2024-05-02 03:51:47